新聞資訊

NEWS INFORMATION

排汙許可製讓政府和企業都嚐到甜頭

發布時間:2019-05-21 19:02:00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控製汙染物排放許可製實施方案》,到2020年,要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核發完成24個重點行業4萬餘張排汙許可證。據了解,《排汙許可管理條例》已經在去年完成征求意見,有望在今年正式出台。那麽,目前已經完成核發的排汙許可證,在環境管理中發揮了哪些作用?排汙許可證核發過程中,有哪些問題需要完善?下一步的工作該如何開展?對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主任鄒世英。

現行排汙許可製度與以前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政府對企業不再進行“家長式”和“保姆式”監督把關,讓治理汙染的責任主體回歸企業。

中國環境報:當前,排汙許可證發放工作的進展情況如何?在已經發放排汙許可證的行業中,環境管理工作與之前相比,有了哪些不同?

鄒世英: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核發完成24個重點行業4萬餘張排汙許可證,管控大氣汙染物主要排放口48556個,水汙染物主要排放口33083個,掌握固定汙染源數據數百萬條。

現行排汙許可製度與以前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政府對企業不再進行“家長式”和“保姆式”監督把關,讓治理汙染的責任主體回歸企業。企業要自證守法,自己證明自己的排汙行為符合排汙許可證要求。這既打通了企業內部的環境管理鏈條,又打通了管理部門之間的監管鏈條,通過許可證的發放,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管理部門的監管責任,督促企業由“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轉變。

以鋼鐵行業為例,通過排汙許可證發放,增強了企業環境意識,提升了環境管理水平。排汙許可證首次對全流程工藝提出了可行技術,大幅提升了企業汙染治理水平,如唐山、邯鄲等地鋼鐵企業基本淘汰了無法達標的電除塵,更換為覆膜袋式除塵,大大削減了顆粒物排放濃度。同時,還規範了行業監測點位、頻次、方法等具體內容,新增了高爐出鐵場、高爐礦槽等主要排放口的在線監測要求,督促其使用更加清潔的燃料。同時,企業自身的環境管理隊伍也在加強,就像首鋼遷安鋼鐵公司將原來的安環部改組成環保部,由原來的兩人管環保增加為現在的19人。

中國環境報:在您看來,在排汙許可證發放過程中,關鍵點和難點是什麽?各地目前遇到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有哪些?

鄒世英:我理解,要發揮好排汙許可製度的基礎和核心作用,實現製度整合是關鍵。隻有消除製度之間的掣肘,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效能、降低企業成本。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與環評製度的銜接、與總量控製製度的融合,最終要形成“環評管準入、許可管排汙、執法管落實”的局麵。同時,摸清汙染源底數是基礎。要通過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摸清到底有多少汙染源,分清楚哪些需要重點管理,哪些需要簡化管理。核發過程中的難點在於,要合理確定許可排放量和實際排放量。隻有這樣,才能弄清總量,製定有效的汙染物總量減排方案,將總量減排任務細化到每個排放口。

在排汙許可管理製度改革落實過程中,各地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對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專業性的理解不到位、掌握不深入、重視程度不夠;二是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核發排汙許可證任務較重、技術能力不匹配。有些地方采取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來進行技術支持,但第三方技術支持單位水平參差不齊,對技術規範和行業排汙特點的認識不足,也影響了排汙許可證的核發質量。

對於企業來說,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主要還是人的問題。缺乏專業環保人員和專業環保知識,再加上企業對自身產排汙情況掌握不夠全麵,對相關排放標準的適用性、技術規範理解不到位,導致企業在排汙許可申報、按證排汙等方麵存在困難。

但總體來說,企業對於排汙許可證的認識在不斷強化。多數企業由原先的不關注、不重視,轉變為主動學習、主動電話谘詢排汙許可證管理的法律法規要求,主動詢問申報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要因地製宜、有所側重,重點關注與汙染物排放有關的內容,要去存量,不允許產生增量。

中國環境報:對於已經完成核發的排汙許可證,有沒有組織核查評估工作?目前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了哪些問題?

鄒世英:我們組織了對已核發排汙許可證的評估工作,也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一些地方的發證質量不高。其中,有些地方對相關規定和要求理解不到位。有些企業台賬記錄不規範,對排放情況季報、年報意識不強,甚至都沒有意識到上報數據中,出現了總量超標的問題。

還有一些地方在核發過程中,使用的標準不科學。有些指標人為加嚴較多,如將某些每兩年監測一次指標,加嚴為每月一次,這會加重企業負擔。在後續的許可證核發過程中,需要加強培訓,提高人員的業務水平,以提高發證質量。

中國環境報:曆史遺留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目前主要涉及哪幾類?該如何解決?

鄒世英:排汙許可證實施本身就是一項改革,在改革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各種曆史遺留問題,需要正確看待和解決。目前,遇到的曆史遺留問題包括不能達標的、未批先建的、沒有總量的,還有一些企業過去符合要求,但拿現在的尺子去量已經不符合要求等幾種情況。

李幹傑部長在今年兩會記者會上表示,在排汙許可證製度改革過程中,對於那些未批先建的、還不能做到達標排放的,也是先發許可證,在許可證裏明確整改期限。整改期限也根據情況,有的短有的長。整改期限到了,如果還沒做好,再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

生態環境部今年開展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固定汙染源清理整頓。印發的《關於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試點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19]290號)指出,清理對象是2018年底前已進行排汙許可證核發的24個重點行業排汙單位,2019年11月底前完成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河南、江蘇8省市上述行業的清理整頓試點工作,將所有固定汙染源全部納入生態環境管理。全國其他省份也要開展這項工作,但時間安排上稍晚,總體上要在2020年底前全麵完成。

黃潤秋副部長3月28日在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試點工作培訓班上的講話指出,清理整頓工作要以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清單為基礎,采用“摸、排、分、清”來概括。也就是摸清底數、排查無證、分類處置和逐個銷號。其中,分類處置就是對於不能發證的、可以發證的和暫不發證的企業分類施策。

對未批先建項目要以新環保法實施時間為節點,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妥善處理。即2015年1月1日前投入運行的企業,不再以環評批複為核發條件,直接核發許可證;2015年1月1日之後投入運行的企業,提出辦理環評手續的要求,補充編製的環評文件應與新建項目有所區分。要因地製宜、有所側重,重點關注與汙染物排放有關的內容,要去存量,不允許產生增量。對沒有主要汙染物總量指標的企業,不再讓企業單獨申請總量指標,先發許可證,以技術規範和環評確定的許可排放量作為企業今後的總量指標。

總之,通過清理整頓工作,要切實做到“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規範一個行業、達標一個行業”,實現所有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全覆蓋。

要通過排汙許可製度的實施,讓企業和管理部門都嚐到甜頭。要讓排汙許可證成為政府環境監管執法的依據、企業環境守法的文書和社會公眾環保監督的平台。

中國環境報:在排汙許可證發放過程中,哪些地區的做法和經驗比較典型,具有向全國推廣的價值?

鄒世英:目前,國家已經初步構建了排汙許可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體係,明確了製度銜接融合方案。不少省份也在積極通過地方立法,彌補當前國家層麵法律的漏洞和不足。比如,深圳市去年發布了關於修改《深圳經濟特區環境保護條例》的決定,填補了現行法律法規在排汙許可管理要求和執行報告方麵法律責任的空白,深圳也是第一個專門為排汙許可製度改革而修訂地方條例的城市。

此外,還有不少地方的生態環境管理部門,在發證過程中總結出了操作性更強的工作方法和經驗。

比如,上海市實施“三監聯動”,以排汙許可證後管理係統為平台,對接監測中心移動監測係統和監察總隊移動執法係統,管理上海的持證企業並記錄監管過程,實現監管、監察、監測信息共享,過程留痕。

山東省濟寧市生態環境局用小程序,把厚厚的一本排汙許可證簡化成一張圖,企業產排汙節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和管理重點內容都通過這張圖直觀呈現出來,一目了然看懂企業的生產、治汙和監測情況。

上海和河北開展了排汙口信息化試點,將每個排放口的許可管理要求用二維碼記載,現場掃一掃,就能知道這個排放口的所有環境信息,方便環境執法和公眾監督。河北省還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排汙許可證後監管工作,通過“現場監督檢查+二維碼信息化監管”的協同監管模式,對火電、鋼鐵、玻璃等3個行業223家企業進行證後現場監督檢查,督促企業改進治理和管理水平。

再比如,陝西省開展審計式監管,將鹹陽市作為證後管理的試點工作地區,由承擔屬地管理職責的縣級環保局製定監管執法計劃,對執行報告和台賬記錄進行審計式檢查,以檢查結果支撐現場執法。逐步探索程序化、規範化的監管模式,真正發揮排汙許可證管理的優勢。通過“激勵守法、懲戒違法”,最終實現促進全麵守法的目標。

總之,要通過排汙許可製度的實施,讓企業和管理部門都嚐到甜頭。許可證的核發過程,能夠幫助企業梳理生產工藝流程,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同樣也能幫助生態環境部門提升管理效能,最大限度減少執法過程中的自由裁量權。最終,要讓排汙許可證成為政府環境監管執法的依據、企業環境守法的文書和社會公眾環保監督的平台。

中國環境報:根據要求,到2020年,要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下一步,在推進排汙許可證核發方麵,有哪些工作要完成?具體會采取什麽措施推進?

鄒世英:前麵已經提到,要通過開展清理整頓工作,實現已發證行業的全覆蓋管理。接下來,要分階段推進許可證核發工作,今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磷肥、汽車、電池、水處理、鍋爐行業排汙許可證核發,畜禽養殖、乳製品製造、家具製造、人造板製造等其他行業的發證率不少於40%,11月底前的發證率不少於80%,12月20日前基本完成核發任務。

此外,還要抓緊進行《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的修訂發布,修訂後的名錄要體現分類分級管理思路。具體而言,為服務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前了部分行業的實施時限;增加登記類管理,將畜禽養殖、穀物磨製等環境影響較小的排汙單位納入管理範圍,確保行業全覆蓋;提高分類科學性,將飲料製造、工業爐窯等行業部分簡化管理調整為登記管理。總體上,要減少發證數量,降低行政成本。

還要積極推進2019年發證行業的排汙許可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編製工作,在今年6月底前發布畜禽養殖、乳製品製造、家具製造、人造板、聚氯乙烯等13個重點行業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些工作,需要開展多層次(省、市、縣)核發人員的培訓,讓大家學懂弄通。同時,要加大幫扶機製,對發證任務較重的行業、地區,要派出技術團隊現場指導,群策群力。地方各級部門也要高度重視,提前摸清底數,安排好發證任務,避免出現集中衝刺的現象。(中國環境報)

來源聲明:以上內(nei) 容部分(包含圖片、文字)來源於(yu) 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與(yu) 本站聯係(+86-15190290101)。

如沒特殊注明,文章均為(wei) 贝斯特bst2222染機公司原創

Copyright©2020無錫市贝斯特bst2222通用機械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